close

圖為美國出版的基辛格《論中國》 韓勝寶攝
  中新網休斯敦12月24日電(記者 韓勝寶)休斯敦書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被公認第一位叩動新中國門環的美國高官基辛格力作《論中國》,在他88歲的生日這一天在美國各大書店正式上市,迅速榮登亞馬遜排行榜前十位,該書店曾出現過供不應求的局面。
  美國孫子研究學者認為,《論中國》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唯一的一部中國問題專著。基辛格是過去40多年中出訪中國50餘次的資深外交家,有著“最瞭解中國的美國人”之稱。他對 《孫子兵法》研究很深,可能讀過無數遍,孫子的經典語錄信手拈來,孫子的精髓領悟的也很透徹。 他從孫子思想中探尋中國人的戰略思維模式,獨樹一幟。
  基辛格博士在書中記錄了他與毛澤東、鄧小平等幾代中國領導人的交往。作為歷史的親歷者,他用厚達600多頁的大部頭試圖揭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戰略的制定和決策機制,以及對“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臺海危機等等重大外交事件來龍去脈的深度解讀。他用世界視角國際眼光告訴世人:當今平衡全球力量最重要的兩個大國應該如何相處,美國又應該做出哪些改變。
  基辛格在論述中國人的實力政策與《孫子兵法》時說,中國人是實力政策的出色實踐者,其戰略思想與西方流行的戰略與外交政策截然不同。在陷於衝突中時,中國絕少會孤註一擲,而依靠多年形成的戰略思想更符合他們的風格。西方傳統推崇決戰決勝,強調英雄壯舉,而中國的理念強調巧用計謀及迂迴策略,耐心累積相對優勢。
  在基辛格看來,古代的中國高深莫測,中國獨具一格的軍事理論也與西方截然不同。基辛格闡述說,它產生於中國的春秋戰亂時期,當時諸侯混戰,百姓塗炭。面對殘酷的戰爭(同樣為了贏得戰爭),中國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種戰略思想,強調取勝以攻心為上,避免直接交戰。
  代表這一傳統的最著名人物是孫武,《孫子兵法》一書的作者。基辛格評價說,該書問世已兩千餘年,然而這部含有對戰略、外交和戰爭深刻認識的兵法在今天依然是一部軍事思想經典。20世紀中國內戰時期,毛澤曱東出神入化地運用了《孫子兵法》的法則。越南戰爭時期,胡志明和武元甲先後對法國及美國運用了孫子的迂迴和心理戰原理。
  基辛格稱贊說,孫子在西方還獲得了另一個頭銜--近代商業管理大師。即使在今天,《孫子兵法》一書讀起來依然沒有絲毫過時感,令人頗感孫子思想之深邃。孫子為此躋身世界最傑出的戰略思想家行列。甚至可以說,美國在亞洲的幾場戰爭中受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違背了孫子的規誡。《孫子兵法》論述的不是如何征服領土,而是如何在心理上壓倒敵人。越南就是採取這戰術與美國人打仗的。
  通過對中西方戰略思維的審視,基辛格認為,孫子與西方戰略學家的根本區別在於,孫子強調心理和政治因素,而不是只談軍事;西方戰略家思考如何曱在關鍵點上集結優勢兵力,而孫子研究如何曱在政治和心理上取得優勢地位,從而確保勝利;西方戰略家通過打勝仗檢驗自己的理論,孫子則通過不戰而勝檢驗自己的理論。
  他概括了中國圍棋與西洋象棋之間的差異。西洋象棋所體現的是力量的碰撞、“決定性的戰役”,其目標是“大獲全勝”,而這些都取決於棋盤上每一顆棋子的部署;可是圍棋講究的是相對利益和長期圍困。圍棋從一張空白的棋盤開始,只有當棋盤上“佈滿雙方勢力相互交錯相互牽制的區塊”時才能分出勝負。
  基辛格在書中引用了才華橫溢的漢學典籍翻譯家閔福德對一句孫子名言的翻譯: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他在書中還大量引用孫子語錄警句,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基辛格提示,《孫子兵法》冷靜的特點反映在捲首: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於戰爭後果嚴重,慎重乃第一要義: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攻戰。政治家在什麼事情上應該謹慎行事呢?孫子認為,勝利不僅僅是軍隊打勝仗,而是實現發動戰爭時設定的目標。
  美國孫子研究學者表示,基辛格開口說話,全世界仍會傾聽。“乒乓外交”雖然已經過去40年時間,但中美兩國仍然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分歧。或許,這位老人的智慧加上孫子2500年的大智大慧,使《論中國》這本書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世界都會刮目相看。  (原標題:孫子兵法全球行:基辛格從《孫子》探尋中國戰略思維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84xmgn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