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盼孩子能上好學校,人人都期待能接受好教育。昨日,在彙報評議錄製現場,市教育局局長馬兆興帶來了新理念:上幼兒園不是上學,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上幼兒園。局長的新理念互動環節開始後,現場有群眾代表反映,我市公辦幼兒園數量少,名額有限,“育”字頭的幼兒園更難進,教育部門有何辦法緩解“入園難”?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回答,這是實際情況,全市600餘所幼兒園,公辦幼兒園才60所,僅能容納在園兒童的20%。她接著談到了我市為此做出的努力,並透露,市教育局直屬的7所“育”字頭幼兒園,今年將統一在7月份的第二周開始報名,希望家長們註意。這位群眾代表還是有疑慮,她說,好多公辦幼兒園,現在已經停止接收了……馬兆興站了起來,拋出一個新觀點:上幼兒園不是上學,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上幼兒園。他解釋說,在我市小學一年級,實行“零起點”就學,不會影響孩子學業。主持人提出了不同意見,她說,這隻是種理想,事實上,好多一年級的學生,都已經掌握三年級的知識了,自家孩子去了“零起點”,怎麼能行?馬兆興回應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很多家長的一個通病,大家還意識不到其危害性。他說,厭學情緒呈低齡化趨勢,有的孩子6歲、8歲就開始厭學。“一個6歲的女孩,看著搖椅上的爺爺,很羡慕地問:‘我什麼時候能退休,不用再上學了’?”馬兆興舉例說,在德國、瑞士等教育發達國家,孩子的學前教育,都是以玩耍為主,我們的家長,一定要有理性的教育觀念。馬兆興最後說,既然主持人認為這是理想,那我們不向著理想邁進,還要去哪裡呢?話音剛落,掌聲、笑聲同時響起。限制過高收費同一位群眾代表繼續問,公辦園“入園難”,而民辦幼兒園收費高昂,大約每年得兩萬元,讓一些家長“望園興嘆”,教育部門如何緩解“入園貴”?馬兆興答道,不少家長都想讓孩子進入公辦園,一個原因是民辦園收費高。民辦園的收費,通常為公辦園的兩倍,個別甚至達到了4倍。通常,民辦園經營者核算成本後,確定收費標準,然後到物價部門備案。今後,教育部門將協同相關部門,努力制定一個“高額限制”,來限制民辦園過高收費。之後,還有市民通過移動微博反映,前不久媒體曝光,有幼兒園給孩子集體喂藥,我市情況如何?查過嗎?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回答,目前,教育、衛生部門聯手,通過現場詢問、檢驗等方式,已對全市幼兒園進行了排查,沒有發現相關情況。馬兆興表示,對“無證”幼兒園,如果在檢查中發現存在嚴重問題,立即取締;如果基本符合規範,則要求整改即可,這是特殊階段選擇的特殊政策。他強調,關於上幼兒園的問題,希望大家能接受他的新理念。社區學校“手牽手”現場有群眾代表反映,每年寒暑假,社區內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表格,都需要社區居委會蓋章,而社區工作人員對此很難界定,容易讓部分學生弄虛作假。馬兆興直接拿起話筒回答,社會實踐活動相當重要,但目前流於形式,不僅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也給社區工作帶來負擔。他說,同學業相比較,家長本身對實踐活動重視不夠,加之教育部門監管不夠,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接下來,教育部門將認真研究該問題,從小學到中學,設計一個系列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將這項活動真正納入到教育體系中去。同時,真正的智慧在民間,他願意積極聽取群眾的相關意見。這位群眾代表建議,由學校聯繫附近社區,讓學校同社區聯合,一起“搞”社會實踐活動。馬兆興當場表態,這個主意非常好,學校還可在社區建設中扮演文化傳播的角色。隨後,又有群眾代表提出,貧困學生申領救助金,不少需要到社區居委會開具證明,但不清楚符合貧困生救助範圍的具體條件,社區居委會感到很難處理。馬兆興表示,國家對此有明確規定,隨後,將由教育部門直接向社區提供相關文件,有時候,教育部門不瞭解具體家庭情況,需要社區居委會證明。他再次表示,今後,學校跟社區要加強聯繫,“手牽手”、“心連心”。 本報記者 郭燾  (原標題:孩子不一定要上幼兒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m84xmgn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